【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 裴熔熔 杨萨 郑棋文 文 朱哲 李博 冉衡 摄影】龙湖波涌算法新,嵩岳云开智慧生。
6月26日,“郑东科创圈?链动新中原”——中原创新生态大会在郑州龙子湖举办。本次大会由郑东新区管理委员会、郑州中原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主办。行业顶尖专家、科研机构代表、省内外头部企业负责人等各界精英齐聚郑东新区,共同擘画中原科技创新发展新蓝图。
高规格启幕,中原科技城跑出加速度
中原科技城作为核心承载区,肩负着落实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创新的重大使命。
与会领导高度肯定了中原科技城作为河南省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强调要把握全球科技创新浪潮与产业变革机遇,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并对本次大会聚焦创新生态构建寄予厚望。
自2020年9月揭牌以来,中原科技城跑出了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加速度。据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科技城百强榜(2024)》,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科学城)中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排名第15位,相比上年度跃升4个位次。
两大平台重磅落地,构筑赋能新枢纽
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城,郑州中原科技城科创联盟在大会正式亮相,首批已吸纳包括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中科曙光河南公司、超聚变、河南省投资集团、中金汇融、建设银行为代表的近百家成员单位,涵盖了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实现了创新链条全领域覆盖。
会上,河南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联合概念验证中心成功揭牌,中原科技城种子基金(概念验证)正式发布。概念验证中心构建“技术成果挖掘+概念验证+延伸性服务”的服务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概念验证基金重点关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专业化研判,打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百米”。
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田维刚介绍,种子基金(概念验证)将重点围绕中原科技城域内科研院所优秀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进行种子期重点孵化,通过培育、陪伴企业成长,带动产业集聚发展,能够满足创新源头机构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转化诉求,为创业公司提供商业化的启动资金具有重要意义。
中原科技城综合协调局局长高晓东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原科技城科创联盟正式启动,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揭牌,种子基金(概念验证)宣布设立,标志着中原科技城全生命周期的科创服务体系全面构建。“接下来,我们将以科创联盟为抓手,以概念验证中心为载体,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
更新更高效的中原科技城,将继续聚焦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数据要素、量子科技、先进算力和生命科学六大重点产业赛道,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打造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创新人才服务、一流营商环境等四大体系,搭建中原科技城科创联盟作为整体协同创新平台,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渠道,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体系2.0版。
合作签约硕果累累,创新动能加速集聚
大会现场还进行了多轮战略合作签约,各方机构的通力合作,将为中原科技城持续贡献澎湃活力。
郑州郑东概念验证科技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现场与首批甄选的10家优质概念验证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概念验证中心正式进入实质运营阶段。
中原科技城分别与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等4家域内一流大学研究院、上海长三角(院士)产业赋能研究院等10家来自全国创新高地的域外知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引入高端创新资源、深化区域协作奠定坚实基础。
张江智慧岛(河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原龙子湖智慧岛的运营机构,与12个产业落地项目集中签约,彰显了中原科技城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郑州中原科技城产业引导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等基金机构与多个优质投资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推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政、产、学、研合作网络在新机制下打通链接,为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提质加速。
院士前沿洞见,点亮AI未来
本次大会特别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荣作专题分享。
他以《拥抱人工智能,实现数字转型: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为题,深入剖析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态势、关键技术突破以及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巨大潜力。
他提到,与一般设计相比,创新设计强调在新原理、新功能、新结构、新外观、新材料或新工艺等一个或多个创新要素,与原产品有着本质变化,能够满足用户或市场新需求,并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通过工艺的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把过去劳动密集型工艺转变成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工艺。
“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产品的高质量,而产品的高质量首要是生产现场的高质量管理,通过层次化的智能制造,可以强化质量管理。”谭建荣认为,通过智能制造向制造服务业延伸,尤其是高技术的服务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从而带动核心技术的突破,让中国产品在满足内循环的同时,逐步走向全球。
人才集聚,郑东新区迸发驱动力
2025年,无疑是人形机器人概念爆发之年。在活动现场设置的“创新集市”,由中豫具深智能实验室研发的双足机器人吸引了与会嘉宾争相关注。负责人樊锁钟介绍,公司创办于2015年,历经10年研发,逐渐开花结果。在今年上半年于北京举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他们的机器人获得了季军,同时拿下了续航最长的荣誉。
大会结束后,由全国科技界“大咖”组成的调研团走进中原科技城,参观了中原科技城投资促进中心,以及量子谷、区块链产业园等区域的代表性企业,而像樊锁钟这样的年轻力量,也逐渐在郑东新区崭露头角。
目前,郑东新区已经引进海外人才近400名,博士、博士后超1万人,青年人才超22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28.1万人,28所高校在校师生总额接近40万人,全区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0.4岁,是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
近年来,郑东新区先后集聚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嵩山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450余家,引进超聚变、中电装等领军项目800余个,汇集各类高层次人才4180余名,院士级顶尖人才35人,人才总量突破28万人,呈现创新人才高度集中、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蓬勃发展态势。
责编:陈玉尧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上一篇:湖南一学校买1万多公斤荔枝给师生
下一篇:没有了